读武侠,是读江湖意气,亦是悟人性真章。为纪念古龙逝世四十周年,11月11日下午,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第四十一期“思齐”悦读会在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问津书院顺利举办。活动特邀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社科研究工作室首席专家,武侠文学研究专家李汇川主讲,探讨古龙笔下的侠之内核,解码其作品跨越时代的精神魅力,走进古龙的江湖世界,在刀光剑影里读懂“寸心之争”的重量,公司党委副书记袁慧兰与七十余名师生共同参与。

活动伊始,袁慧兰老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古龙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欢迎李汇川博士的到来。古龙,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历经四十八载人生写就了七十余部江湖传奇,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其作品底色始终交融着他个人人生的传奇与悲怆,形成了其独有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李汇川博士作为武侠文学与数字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长期关注古龙作品的现代性表达,此次他将以“想通和生趣”为题,引领师生走进古龙独特的江湖世界,体悟古龙笔下侠客的自我救赎。

侠的演变:从“国之大者”到“寸心之争”
李汇川以“想通和生趣”为题,系统阐述了古龙武侠作品的独特价值。他指出,古龙笔下的“侠”实现了从传统“为国为民”到“寸心之争”的内在转向。与金庸笔下“侠之大者”的社会担当不同,古龙更关注个体在江湖秩序中的自我救赎。具体从司马迁“侠不轨于正义”所凸显的私德反抗,到梁羽生“正义之行”所践行的公德实践,“侠”实现了从私德到公德、从认知到行动的跨越,揭示出在武侠小说中,个体于江湖秩序异化中,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深度探索。
自救路径:日常、人性与情感的温度
通过《多情剑客无情剑》里的李寻欢、《天涯明月刀》中的傅红雪等人物形象为例子,以李寻欢挣脱自苦的“悲情枷锁”,回归与孙小红的平凡温情,傅红雪在骗局中接纳残缺自我,以刀谋生而非杀戮,揭示了古龙武侠的现代性特征,是在日常情感与人性温度中寻找自我价值,阐释出古龙笔下“侠”的使命发生了深刻转变,人物终极追求从拯救他人转向自我救赎,完成了侠义精神的内化,实现了价值体系的重构。侠客的救赎之路,恰恰依托于江湖中所常常被忽视的日常琐碎、朴素人性与真挚情感。

现代回响:武侠里的精神镜像
李汇川进一步指出,古龙笔下建构的江湖世界中“寸心之争”的命题与现代社会有着深刻共鸣。在权力与欲望交织的秩序中,个体如何保持自主选择、实现自我救赎,这一命题既是古龙武侠的核心关切,也是当代人面对精神焦虑时的真实写照。古龙笔下对“寸心之争”的解读,是在时空相交下,侧面展示了现代人把握自我命运的心理镜像——即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方寸之心仍能藏着选择与抗争的勇气。如今,传统武侠小说的热度已逐渐褪去,但科技+文学的发展下,网络文学凭借多元题材与便捷传播,受到年轻人青睐,使得武侠中独特的“侠”的意象在时间进程中,已悄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持续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古龙所塑造的“侠”,既是对传统侠义文化的深刻继承,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更新,精准地回应了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心理诉求与精神渴望。
互动交流

25汉语言C3叶笑语:《多情剑客无情剑》是否原本以阿飞为主角?是否因为市场欢迎程度的导向或者作者的偏爱产生主角预设的转移?若存在主角预设的转移,那么是否相应地转移了原本属于阿飞的角色高光?
李汇川老师:关于《多情剑客无情剑》最初是否以阿飞为主角,目前暂无确凿史料佐证。连载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常会因情节发展或读者反馈进行设定调整。除非有新的作者自述或间接材料证明,我们更应侧重于从作品本身出发,去体悟其带给读者的真实感受。真相固然重要,但由此获得的阅读体验才是最有意义的。从作品呈现看,李寻欢身上投射了古龙的自我情感,其“美强残”的姿态是一种刻意的仪式化表达;而阿飞的成长线,亦是“欲望与救赎”的深刻隐喻。

25经济学4沈迎昕:假如说您要向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武侠小说,但是对武侠小说有一定兴趣的人推荐一本书的话,您会推荐哪一本书?
李汇川老师:从理性层面考量,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影视作品(如《小李飞刀》)入手,再深入阅读原著。若是在私下交流的情境中,则会纯粹基于个人喜好进行推荐。

本次悦读会通过深入解读古龙作品,不仅让师生领略到古龙作品的独特魅力,更启发了大家对“侠”在当代的重新思考和理解。在现实生活的“江湖”世界中,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生活中坚守“寸心之真”,这不仅展现了古龙的武侠小说历久弥新的精神魅力,也折射出人在现实江湖中的寸心坚守与自我完成的实现。